发布日期:2024-12-15 21:29 点击次数:155
1936年,一位病入膏肓的中年女子苦苦支撑不肯闭上眼,身边人潸然泪下,知道她在苦等儿子的归期。
遗憾的是,母子没能见上最后一面,便阴阳相隔。
从太平洋彼岸风尘仆仆赶来的儿子读到母亲临终遗作,嚎啕大哭。
30年后,他用震惊世人的成绩回报母亲,使她从芸芸众生中,“母凭子贵”一跃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伟大的母亲!
她就是科学家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。
1887年,在如诗如画的杭州,富商章珍子迎来了家中长女,取名兰娟。
章珍子曾担任两广地区盐官,卸任后靠经营盐业、丝业、酱园业,积累了雄厚家财。
章兰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,聪明伶俐的她逐渐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理、秀外慧中的女子,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味。
再加上她长相端庄清秀,到了适婚年龄,上门提亲的富家子弟都快踏破了门槛,可父亲偏偏为她物色了一位“穷书生”。
章父选女婿的标准是人品、才华大于财富,被他挑中的穷小伙叫钱钧夫。
钱家也曾非常高光,钧夫是“钱王”的第32代孙,无奈到了父辈已家道中落。由于外商的入侵和人造丝的兴起,经营传统丝绸的钱家生意一落千丈。
与钱家交好的章父却并不嫌弃,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赏识的钱钧夫,慷慨送上丰厚嫁妆杭州方谷园2号房产,还资助女婿留洋。
1904年,钱钧夫告别新婚妻子,与鲁迅、蒋百里等爱国志士一起踏上东渡扶桑求学之路。
在他离开的6年里,章兰娟独自承受了怀孕生子、长子又不幸夭折的艰辛和痛苦历程。
1910年,她终于盼来了丈夫学成归来。团聚一年后,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——大胖小子钱学森,名字寓意学识渊博,夫妻俩将他视若珍宝。
然而,钱钧夫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妻儿。
彼时就任杭州第1中学校长的他,因工作出色,被聘用到北京出任教育部厅长一职。
工作尚未稳定,妻儿只好暂留杭州,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年轻的章兰娟身上。
章兰娟头脑清醒,又不断自我成长,她本身擅长运算、记忆力强,有很高的数学天赋。
遗传了优秀基因的钱学森,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,我们来看看这位民国妈妈是如何“鸡娃”的?
章兰娟经常与钱学森玩一些计算类的小游戏,让钱学森潜移默化中对数字产生浓厚兴趣。
每天晚上,她给儿子讲睡前故事,钱学森从小就浸泡在岳飞精忠报国、杜甫忧国忧民、陆游仗剑去国这些优秀的讲述传统美德故事中。
等钱均夫在北京站稳脚后,章兰娟放弃杭州的优渥生活,携子去到北京一家人租房住,她深知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力。
钱学森上小学后,寒暑假也被母亲安排得满满当当:
早晨起床第1件事就是锻炼身体,吃完早餐后念唐诗宋词,下午习画练字,晚上是亲子阅读时光。
钱学森回忆往事时,总记上进心母亲一到暑假就让他用毛笔描这九个字:“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。
起初,他并不知道什么意思,也曾像其他贪玩小朋友一样嘟嘟囔囔地抵触过。
后来他才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,这是咸丰帝的母亲创造的“九九消寒图”,9个字,每字正好9笔划,九九八十一,每天一笔划,描完正好81天,暑假和暑热也就过去了。
原来母亲在用这种方法,无形中磨砺他的耐心和毅力。钱学森坦言,这种能力在他日后从事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章兰娟也常常带着钱学森接触自然,探索世界,让他热爱生活、热爱运动。
为了防止家中独子养成孤僻自私的性格,让钱学森学会分享和爱,章兰娟征得好友蒋百家夫妇的同意,将他家的三女儿蒋英过继过来,视若己出。
只是当时的她没想到,后来这对“干兄妹”之间竟产生了一段奇妙的缘分。
晚年,钱学森深情回忆母亲,“她是位感情丰富、纯朴而善良的女性,总是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引导孩子行善事。”
对于寻求帮助的人,她总是会慷慨解囊,对于乞讨的人,她总是尽力帮助。她的乐善好施,都被儿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默默潜化。
1935年,钱学森赴美留学,章兰娟依依送别儿子,将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两本书交到他手上,叮嘱道,“孩子,好好学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,你将会受益终身。”
钱学森点头答应,含泪告别父母,却怎么也没想到,这一别,竟是与母亲的永别。
留学仅一年,他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:母亲病危!
钱学森匆匆赶来,48岁的母亲却再也无法睁眼看一看心爱的儿子。
临终前,她曾睁开混浊的眼睛望向窗外,无限期盼地说,“天晴了,学森该回来了。”
她还给钱学森留了一首诗:“窗外细雨飞,老妇命垂危。夫君煎药苦,盼子子不归。”
可怜这对母子没能见到最后一面!读完最后一个字,钱学森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。
办完母亲丧事,他强忍悲痛,带着母亲的爱和期盼继续回到美国学习。
钱学森亲手画了一幅母亲的画像,摆在书桌前,时刻督促自己,仿佛母亲就陪在身边,从未离开一样。
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钱学森发奋图强,取得了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。他冲破美国阻挠,毅然回国投身当时我国一穷二白的航空事业,创造了不朽的功绩。
钱学森说,这辈子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有17人,排在第1的就是自己的母亲。
好妈妈胜过好老师,章兰娟这位伟大的母亲,用言传身教、循循善诱,培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,值得世人铭记!